-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疫情撞上毕业季留美学生就业该何去何从
2020年的开端,似乎一下子把生存环境带入了严冬,很多人讨论说:2019年,要说比惨,可能你还有过就业机会,拿过一段时间的工资;2020年,可能就是根本没有什么企业会要你,很多企业倒闭了,极大地杀伤了创业激情和活力。国内就业现状
2020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 3月份全国城镇的调查失业率是5.9%, 25到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调查失业率是5.4%,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随着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需求仍然还不是太强劲,一些重点群体,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随之,各地高校陆续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办法,“考研大战”进入下半场。据中国教育在线《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已超过20%。
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在2019年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其中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倾向。此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的扩招,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减轻了今年的大学生就压压力。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声音就是对于2-3年后该批研究生毕业时就业形势的担忧,以及扩招后高校师资承载量的质疑,是否存在硕士学位“注水”的可能。
雇主的招聘倾向
从各大人才招聘网不完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求职者,几乎拥有100%的准入门槛,并且拥有专门的招聘渠道,在相对精准高效的PK池中,更有机会脱颖而出。而拥有海外教育背景且具备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被雇主看中的概率最高。雇主青睐的学历中,硕士学历占比50.4%,本科学历其次占比31.6%,博士占比1.8%;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中,硕士研究生是中坚力量,此种状态在国内硕士名额扩招后,会更加明显。
留美学生就业形势浅谈
留学生和海归就业的热门行业依旧是我们是了解的:IT互联网、金融业;文、商、理、工行业中与计算机强相关结合的岗位需求依旧非常大。
疫情之下,美国经济也会出现波动,相关专家预估经济会在第三第四季度恢复增加,两亿美金财政补贴发放将直接对抗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失业、民心稳定。大家会拿着发放的补贴去偿还贷款,去必需品消费,整个资金依旧回归到市场,带动经济运行。此时美国的大公司也依旧在陆续发放全职和实习的offer,不撤销offer,不裁员,部分暑期实习啊由线下改为线上。
在H1-B的申请人,量化科技类工作者占比约为42%,而大型科技公司H1-B的通过率在95%以上。需要客观评判的是,该类型的岗位很多被印度留学生获得,印度留学生人数是中国留学人数的1/2,但是H1-B抽中者人数却为中国的6.57倍。这就意味着岗位和需求是存在的,但是留美学生抓住机会的准备是相对不充分。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显示:70%以上的留美学生出国前考虑回国就业,但其在美国学习后,其中80%的学生希望获得在美工作经验,以提升自我价值, 提高自我的职业竞争力。而应届毕业生在美就业为少数,约占留美学生总数的16%。
打破就业困境,从自我格局开始
形势很严峻,但依旧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对于现阶段或者两三年后依旧会面临就业困境的同学们来说,如何武装自己,以提升职业竞争力,做到迎难而上却不飞蛾扑火是现在就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内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自我定位不准确
目前很多同学可能在进入大学宿舍那一刻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时刻,自我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基本在成年后才得到第一次锻炼。此时的我们没有过多的感受生活压力,没有过多接触社会行业,对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也是刚刚开始思考。因此很多同学对于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并不是很清晰,对自己的专业细分和行业就业情况也不甚清楚,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和大局观,造成很多同学在投递简历时行业的选择、岗位的选择是迷茫的。
2.社交能力的缺失
就像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这差距一样,课堂书本和工业实践之间也隔着大山大河,如果不能提前认知这点,做出准备改变,那么就业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身边的同学、身边的老师、身边的学校平台和校友资源都会是我们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途径。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获得有效信息,抓住身边机会。
3.盲从和畏难心理
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我学姐读的这个专业”,“我家有亲戚朋友在国外”,“我哥哥在哈佛,我也要去哈佛”等等。其实我们并不明白自己要去做什么,甚至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想要本质是什么,而是盲目跟从身边的人去做决定。
我们也会听到“老师会记得我吗?”,“老师会不会给我机会做项目”,“我给他发邮件不好吧?”这类的反馈,我们总是再给自己设置障碍,逃避着我们不擅长的社交沟通。
盲从、畏难、逃避、走捷径等等这些心态,会把我们的自信封锁起来,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象牙塔里,错失与世界交汇的机会。
成功拿到企业offer的学生心得分享
1、 时机很重要
我觉得相对于实力来说,有时候时机才更重要。比如说我以前觉得我必须得准备到90%的实力才开始改简历、投简历。而在美国,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大,必须得抓住时机,且要主动出击。你在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还不错的同学在拼命的投递简历了,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联系各个公司的HR;待你觉得自己准备好的时候,HR手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可供筛选者了,都要忙不过了,自然而然你那个时候投递过去,机会就小了很多。
2、 社交能力很重要
要有极强的搜索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蒙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多同学在美国学习经常会忽略自己邮箱里的非课业信息,从而失去机会。有一个CMU学员,非常努力学习的女生,学术水平真的是很厉害。专业的同学都是把进入谷歌作为最大目标的,她也是;但是当谷歌来我们学校校招的时候,她因为没有关注这个信息,而错失了on campus的筛选机会,与谷歌失之交臂。
3、 平台很重要
获得一个“名校”学习机会是很重要的,这里的名校就不仅仅是综排好的学校,还有专业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校友平台是非常广的,很多校友也会选择回母校甄选人才,因为获得一个好大学的offer应该算是第一步吧。美国面试官招录很讲究“先到先得”。他们可能会根据学校归类求职者,在同一个竞争池中进行招录。当然,学校的实力决定了会有哪些规模、实力不同的企业来招聘,而信息的收集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你的就业。
打破成规,用能力武装自己
1、 抓住学校平台资源
国际知名高校的平台资源极其丰富,如果我们打算出国或者说把留学世界名校作为目标。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学校的招聘信息如何?招聘渠道如何?带着就业的思考和打算去学习,对于任何信息需要提高自己的敏感度和嗅觉。
当然留学不是唯一出路,很多国内高校老师的资源以及学校给予的就业资源依旧是非常丰富的。我们需要关注班级群里的信息,关注学校官网的信息,多和辅导员以及学长学姐沟通,主动去搜索挖掘资源。
2、 提前接触行业,主动寻找职业定位
要逐步找到自己要什么,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而不是盲目的口头说找工作。可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多接触一些行业,实习实践中去发现自己的擅长和喜好,找到自己的方向。只有找到了目标和方向,才能有的放矢,提高靶心命中率。
3、 提高自我技能,技多不压身
万物离不开科技,工科生也需要商科思维,雇主对于双专业的学生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审视自我,做到尽可能的增加技能武装自己。